今天是: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教园地 > 心得体会 > 文章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师研讨会——初三化学陈丽娜

2013-03-04 07:53:13   点击次数:12166 次  【打印】 【关闭】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发言的主题是讲讲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经验或闪光点,很惭愧我觉得我所做的说不上经验,更说不上是闪光点。

这学期初来这学校,人生地不熟的,学校领导就让我任教初三的化学兼生物的课,这表示学校对我的信任,我就觉得我要应该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就觉得任重而道不远。我任教科学17年,一直是合科教学,对于分科的上法和杭州的中考不甚了解以及对学生水平的把控,我都需要重新开始。一开始,从了解学生已有的教辅出发,学生有《优化和提高》、《作业优化》、及《龙门化学》,我发现这3本教辅差异很大,《优化和提高》完全是根据浙教版的教材和教学理念而编写的,难度大,综合性强,但学生反映说是前任化学老师只是让他们自己每天做几页,也没有按照教学进度去完成,学生的完成度差异很大,有些做很多,有些还是空白的,《作业优化》是按照老师要求完成的,但都没有讲解,而《龙门化学》是黄冈的教辅,不是按照浙教版教材而编写的,老教材的化学,难度大,但原来的老师是按照这上课的。了解这些我觉得学生的化学水平是很高的,我要先讲解遗留的练习,来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我的上课习惯。一星期下来,我讲的累,学生也不轻松,但我发现了问题,学生的水平根本就不是我起初了解的那样高,一星期的上课就像现在流行的《倒鸭子》,我说我的,他们理解他们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第二阶段,有了第一阶段段的教训,我开始着手学生的基础,用了3星期的时间把前面涉及到的离子、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整理出来让学生记,分成几个部分,每天默写,不合格者重写,直到合格为止。同时我也只能开始上新课,因为与物理相比内容多(有九上的三章,及九下的所有,而物理就只有1章的内容)课少(一开始每周只有4节)。在上新课时,我把3个班级的作业全批改,以为了尽快的了解学生的状况和上课的效果,同时也督促学生高质量的完成作业。在新课中,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重过程知识既是能力的基础,又能转化为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知识都能转化为能力,只有活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化学过程与化学知识相比,过程属于活知识,结论属于死知识。许多同学在学习时常常忽视对化学过程的分析与研究,只把精力放在结论的记忆和模仿应用上。科学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讲授新课过程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阶段,做好复习工作

扎实的基础又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己兴趣、自信心,使成绩稳步提高,对中考也十分关键。我通常的做法是:

1、分类归纳,梳理知识

梳理知识,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既求同又求异,一方面要将各知识点联接起来,另一方面要将各知识点分化开来,使学生在唤醒记忆的同时梳理这一知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这些知识,加深理解。

利用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类,通过分类归纳来揭示物质之间的相同、相异之处,实质上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考过程。在寻找分类的标准的过程中能揭示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思维技能、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

2、构建网络,融会贯通

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化学学科内的综合无疑是复习的基本任务。学生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对学习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从而有序地储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

构建知识网络,一是有利于知识的保存,较长时间不被遗忘;二是系统化的网络结构,有利于知识准确、快速地被提取和迁移;三是有机联系的网络结构,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只要触及一点,就能迅速反应联想,组成一个相关的知识群,有利于问题的分析解决。

3、精选习题,提高能力

精选题在复习课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巩固复习的内容,提高复习效率,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使学生的判断推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在讲解习题过程中尽量做到,一题多变,把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体现,并且把有关这知识点的题型及变式都一一概括。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从学生的定势思维逐渐过渡到变势思维,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并从中概括出知识的本质规律,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总之,在复习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分类归纳、构建知识网络、运用创新,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致力于更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者。

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同样的题目(甚至是原题)让学生做,讲解了。下次再出现仍出现原来的错误,而且是优秀的学生也如此。换种说法,就是上课的效率低下。二、没有时间进行对作业的分层落实。每天只有上课和改作业,学生抄作业、不做作业现象很严重,这样使我们改作业就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三、在期末考试中暴露出学生的解题能力低(并非是知识点的不懂)例如审题不仔细、答题不完整等。对于这问题我觉得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所做的题目太少。但是学生现在对于现有的作业都抱怨太多,而没能有质量的完成。

对此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应用的产物。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意志、习惯等,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学习成绩差并不是智力差、头脑笨,他们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对学习失去信心。而老师只注重知识的接受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挥,在教学中更多的在智力方面的进行对学生的指导和分析,在非智力因素缺乏有效的指导及鼓励,学生缺乏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招聘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招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