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教园地 > 课题与研修 > 文章页

《德育研讨会》参后感 ——我理解的校医德育工作(姚璐)

2014-09-24 09:42:20   点击次数:9032 次  【打印】 【关闭】

        中国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以传统美德而著名。古代就有“德高望重”、“心正不令而行,心不正虽令不从”等有关以德育人的说法。“德育为先”的内涵与意义又是什么呢?“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个体的思想品德健康”。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其德育应具备内涵的深刻性和外延的宽泛性。坚持德育为先原则是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衡量和检验德育管理有效性的主要标准。
        作为一名校医,虽然不直接从事教学育人工作,但在参加了这次德育研讨会之后,对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解,我有了很大的提高,结合校医工作,谈谈自己的理解。
        每个人都会生病,但疾病却常常是身心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头疼脑热到癌症,似乎这一切都只是身体该负的责,但每个人的心理就像个苛刻的监工,常常在数尺以外冷眼旁观着。现代医学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疾病的成因,不过除此之外,很多特殊的疾病却没有得到解释。而且就像显微镜看不到经络一样,现代医学也很难解释心理与疾病的关系。
随着对情绪和心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接受了心脏病和胃溃疡与长期压力紧张有关。但是除此之外,人们似乎还并未解读到很多疾病背后的意义。
        而对于很多青少年而言,强健的身体是他们的本钱,也是在校学习期间取得学业成功的保障。那些老年病离他们还很远,似乎他们面对的只是头疼脑热而已,但是头疼脑热其实通常是在传递着一个消息,是身体系统在人自身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制造一系列的身体症状和疾病,以避免更严重的伤害。疾病或者不适感,或许是青少年为了得到他们没生病时所得不到的关怀和照顾,所作出的一种无意识的调整。
        为什么一个学校总有一些学生是医务室的常客,这里面就有很多需要探讨的东西。有些学生确实是先天因素,体质较弱,而有些学生却是因为家庭因素,学习压力等等客观因素,而造成了身体上的不适应。
       这些理论,不仅适用于学生,同样适用于老师。我们的老师有时候承担比学生更大的压力,作为成年人,老师不但要比学生有更多学习之外的压力,比如说家庭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对整个班级学生成绩的负责。
        作为一名学校的医护工作者,我肩负着学生和老师的健康重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严格控制常见病及传染病的患病率,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感,为学生和老师的健康保驾护航。
        校医工作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繁杂的工作。要做到让一个人的身心均处于健康状态,这是一条任重道远而艰难坎坷的道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心思去研究去分析。这不是一夕而成的,需要时间的累积,需要爱的呵护,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一年不成就两年,两年不成就三年,只要我在一天,就要坚守住自己的岗位,为每一位师生尽心竭力的去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招聘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招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