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教园地 > 心得体会 > 文章页

用真挚带你走出死角——黄鲁路

2017-02-15 08:20:09   点击次数:10337 次  【打印】 【关闭】

 

用真挚带你走出死角

               ——记一次与有自杀意向学生的谈话

杭州树兰中学  黄鲁路

在一次常规的作文批改中,我受到了惊吓,我们班那个较为乖巧、笑起来很甜的女孩竟会常常一个人躲起来的哭泣,她觉得自己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他的父亲希望她能保送,而她觉得自己毫无希望,她所展现出的阳光的一面只是刻意的装扮罢了。保送对于成绩中等偏下的她而言的确是一个苛刻的要求。当我读完她的文章,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得给他的父亲打个电话,让他调整一下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只有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啊。我也这么做了,但沟通颇为不顺。

真挚,让交流继续

当电话接通时,我用较为和缓的语气向孩子父亲讲述了我在作文中发现的事情,但是电话那边没有回音,当我询问完他是否在听的时候,他用一种很冲的语气和我说:“你觉得这都是我们家长的错吗?!”我愣了,我质疑是不是我的表述有问题,我用更缓的语调向家长讲述了我发现的问题,并且朗读了学生所写关于压力的部分原文。孩子爸爸依旧用很冲的语气和我说:“我知道我们家孩子很抑郁,她都和我说了让我带她去看心理医生。你们老师觉得我们孩子变成这样全是我们家长的问题吗?就当全是我们家长的错好了!”我在诧异之中听完了家长的指责。很显然,家长误解了我打电话的动机。(不久前有别的老师打电话去告知家长孩子学习上存在问题)

我再三的向家长解释我打电话的目的不是为了指责他们做的不够好,只是想和他们进行沟通,互通有无,交换彼此知道的信息,来共同解决孩子心理上的问题。我坦然的向家长承认在今日之前并不知道孩子有如此严重的心理问题,我只是今天在改她作文的时候发现孩子觉得生活很痛苦,作文中所展现的原因是她觉得你们对他的要求太高了——你们希望她能够保送。当我多次向家长强调我的初衷后,孩子父亲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

但是家长不承认他对孩子提出了保送的要求。家长的否认让我始料不及。难道孩子在写作时为了起到一定的效果而进行了“创作”?我接着向家长询问了孩子的心理状态。

孩子父亲无奈的讲述到,孩子不久前向他们提出希望能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孩子有过轻生的念头。听及此,我的内心剧烈的抖动了一下。真是万幸,她还活着!

父亲说他们家孩子有压力,例如老师的批评。父亲举了一个关于我的例子:“孩子昨天回来的时候告诉我说,你让她在周五之前把周末作业补完,补不完的话,就让家长来接,这就是压力啊!”我又楞住了,我从未觉得这是压力。给四天的时间来补一个小时能做完的作业,也能称之为压力?这孩子是将压力进行了无限的扩大吗?我并未与父亲做过多的解释,我极需和孩子好好地沟通下。孩子父亲还强调,在目前的状况下他已经不对孩子的成绩做任何要求,只是希望她能健康快乐的活下去。于此,我充分理解父亲的内心。

我说,我明早和孩子谈谈,等谈过之后,我再和您沟通。

在家长的“谢谢老师,辛苦你了”中,结束了这次让人心绪不定的通话。

真挚,让她明白背后的苦心

一夜浅眠,终迎来晨曦。巧的是在走廊上遇见了她,仍是一声甜甜的“老师早”。

我说:“我昨天给她你爸打电话了。”女孩说:“我听到了,昨天我就在旁边。他说过的。初一第一次期中考后,他说希望我能保送。”用一种坚定的语气向我阐述着,然后眼泪就流了下来。

从谈话中我得知,女孩的父亲曾有过要求,但孩子也并未放在心上,内心世界的抑郁也并非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而是觉得学习的生活太过于无聊。每天六点起床来学校,然后到晚上八点十五下了夜自习再回家,一天只有两个地方两件事,在学校学习,在家里睡觉,似机器人般毫无乐趣。这种无趣的生活她不想过下去。女孩一直在哭,边说边哭。她曾多次走到楼顶,想一跃而下。

她的讲述使我心惊。她竟想过跳楼,这已超出了我的预期。我虽知道学习生活的清苦,但从未觉得毫无乐趣。与同学嬉戏打闹之乐,与老师答案不谋而合之乐,疑问得释之乐,取得进步家长赞誉之乐,同学钦佩之乐……学校也是一个充满乐趣之地啊。然而她告诉我除了玩的时候,在学校几乎体会不到欢乐。

这个谈话让我反思:从初一教她至今,我几乎没有表扬过她,而她在我眼中也没有值得特别表扬的点。这就是问题的根源吧,她在学习中找不到成就感。成就感是学习快乐的源泉啊。而老师几乎没有表扬过她,这便是我开解的突破口了。

我问她:“我在班级里有没有表扬过沈同学(班级成绩最差的一个)?为什么?”

“有,因为他作文写到了六百字。”

“那我有没有表扬你?”

“没有。”

我说出了我预想的对话:“你作文写到了六百字,我为什么没有表扬呢?因为我觉得以你的实力,写个六百字是很轻松的,所以就没有表扬。在我的心里,我觉得你绝对可以做得更好。如果那天我在教室里表扬的是你,你会开心吗?”

她点头。

我以自己的实例,当年初一差,受到了家里亲戚、老师不经意的嘲笑,自尊心受挫的我奋发图强,当成绩进步时,当同学惊讶于我进步之事,当亲戚不顾往事夸赞你乖巧时,当父母在外人面前谈到我时自豪的表情让我骄傲,使我开心。

“老师表扬你少,是老师觉得你可以做得更好,而你离我的预期有一段差距。”

她又流下了眼泪。

“昨天你爸向我提到说我让你在周五之前补完作业给了你很大的压力,你觉压力大吗?”女孩不语,片刻后说作业补完了。“什么是压力?压力是让你觉得沉重,像山一样压在你身上无法搬动,你瞧你在周二就补完了作业,对你而言这很轻松,是不是压力?”女孩摇头,。

又将话题转到他父亲要求的保送上,我让她去猜测为什么她的爸爸昨天会和我讲没有从未要求她能保送。可能是因为他只是无意之间的要求罢了。当我问她爸爸除了期中考可有在别的时候对她提出这样的要求。她思索后的答案是没有。我引导她去揣摩父亲最后所说的话,他的父亲现在只是希望她能开心的活下去,这仅是一个父亲最卑微的要求了。她哭得更凶了。

鉴于学生平时学习较为倦怠的状况,我问她,觉得读书有用吗,或者更直接分数有用吗?自小生活优越的她,觉得学习毫无用处。我与她分享龙应台写给她儿子的话,老师和家长要求你用工读书,只是希望你能在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如果不读书的你将来可能只能成为家庭主妇,而家庭主妇的日子,也不显得比学校生活有趣。但是如果你有学历,那么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工作,过你喜欢的方式,即使你的梦想是成为家庭主妇,学了知识也不会妨碍到你。学习给你以选择的权利。

我与她谈了四十五分钟,力求让她明白不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对你所有的要求只是希望你将来能有更多的选择权利,我们对你提出的要求觉得你是能做的到,如果做不到也没关系。所有的要求背后都只是希望你能生活的开心,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真挚,带她走出死角

在下一次的作文中,我要求学生去写写身边的人,她写了我。写到了这一次的谈话。她说原来黄老师竟也可以那么亲切,会和她讲讲自己的经历,原来成绩也曾差过,那时的黄老师也和我们这般的相似。她告诉我曾经的那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又回来了。

我只能用庆幸两字来形容这次的经历。庆幸于她并未一狠心就向下跳,庆幸于她愿意在作文中与我沟通,庆幸于她内心的死角区域并不庞大,庆幸于她终究还是个单纯善良的女孩,最庆幸的莫过于她最终又变回活泼开朗的女孩。

由于初中生的认识水平较差、知识经验较为贫乏,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认识特点具有明显的简单化和绝对化趋向,看问题常常比较片面,不能理性地分析和对待所遇到的问题。像上文中的女孩她只片面的看到父亲曾要求她去争取保送,而未注意到父亲对她要求的变化,只看到如果作业在周五前补不完就要叫家长,而没有想到其实她在周二就能完成作业,只看到学习的无趣,而不曾想别人为何觉得学习是快乐的,寻找与他人间的不通点。在外界的刺激下容易意气用事,会产生结束生命的念头。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去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耐心的辅导。

这次事件没有走向悲剧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愿意在作文中向我表露自己的问题,表明学生想获救的,并未真正的对人生绝望。十三四岁的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阶段中,在内心深处对于将来还都是有所希望的。例如,她也还愿意向家长求助,希望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有着最基本的对生存的渴求。为开解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次事件我与学生只交流了四十五分钟,对于一个鲜活的生命而言,实在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成功的原因有二:其一,学生心理的问题并不是很复杂,主要表现为效能感过低,对未来不抱希望;其二,学生渴求被帮助。

孩子在向我表明心迹之前也曾向父亲表述过自己想自杀的意图,父亲采取的方式是妥协,孩子觉得学习压力大,那便对学习不做任何要求,不提出任何的期待。但也不能改变孩子的无能感。面对这种状况,应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探究他的思维方式,分析学校、家庭、他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坦然承认并改正学校、家庭存在的问题,但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存在对的问题,可结合自己的经验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明白所有人都是关爱他的,不应过早的放弃生命,只要他稍微的努力便可以改变现状。这次事件比我想象的严重,也比我想象的容易解决。

本次事件给予我最大的反思是: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点。能适时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释放不良情绪。还应重视对学生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力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在细小事件中去引导学生热爱学习,享受生活,勇敢地去面对挫折和困难,使他们以更健全的人格去迎接明天的到来。让悲剧不再重演。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招聘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招生咨询